您所在位置:首页 > 诊改专栏

乐山一职中教学诊断与改进阶段性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12 16:32:40作者:来源:浏览量: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关于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阶段性工作的报告
 
为推动我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障机制,引导和促进我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6]37号)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精神,结合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依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第四批中等职业学校诊改试点阶段性调研指导工作的函》的主要内容,现将我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阶段性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4年,是由乐山市人民政府举办、乐山市教育局直属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中德比较职业教育试验基地,省劳务培训基地,第一批省藏、彝区“9+3”学校,是全省“藏彝汉”同一校区混合管理的唯一一所学校。2015年,被四川省确定为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016年,被四川省确定为第一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学校新校园位于苏稽镇大学城,占地面积252亩,将于2019年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届时一座充满现代职业教育气息的园林式学校将呈现在社会的面前。
学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经商贸、加工制造、学前教育等7大类26个子专业,在校生4641人(其中,还在校内读书的学生3296人,顶岗实习的学生1345人),教职工359人。现拥有5个分校,1个职业教育集团,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国示专业、3个省重专业,1个实训宾馆,1个幼儿园。
学校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以“113”为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真教、真学、培养真人”的校训,确立了“从做开始,先会后懂,重在于会,力求于精”的教学思想,实行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和“德能相济,文化化人”的育人模式,管理过程中以“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学生动脑,用有意义的事引导学生动手,用文明语言引导学生动嘴”三引导为切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做”中明理、练技。多年来,学生巩固率都在97%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市内就业率在80%以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学校在乐山职业教育领域示范、引领、辐射的排头兵作用,社会影响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切实推进诊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总体情况。
我校诊改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建立常态化、周期性及可持续的诊改机制,着力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着力增强我校办学吸引力的内涵建设,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统领,以“构建诊改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提升专业建设能力”为四大任务,按照“PDCA戴明循环”质量管理控制理论,采取“大环套小环”8字螺旋上升诊改思路,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横向五个层面,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五个系统,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机制、体系、监控等方面,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2、运行情况。
我校主要按照“113254”思路推动诊改工作,整体运行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一个先行,一个导向,三个借力,两个融入,五个渗透,四个保障”六个方面:
(1)理念先行,筑牢思想基石。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学习,明白诊改意义。从2016年12月开始,我校一直把教学诊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为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期间,学校汇编了《诊改学习材料》,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了6次,采取党委会、行政会、专业部、教研组等形式分散学习63次,分批次先后组织行政干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学诊改培训会96人次,聘请专家到校集中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学诊改专题培训会2次,利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展板、升旗仪式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梳理教学诊改的工作重点、实施步骤,让每位教师准确把握诊改工作的意义、目标、任务,明确诊改重点、要求、周期、路径,积极参与教学诊改工作。
二是对照省市文件要求,编制可行《方案》。我校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为目标,认真落实川教函[2016] 501 号文件要求,遵循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编制了《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2)问题导向,厘清诊改症结。
以我校“十三五规划”为目标,以着力构建学校“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控质量体系为诊改方向,确立了6大诊断项目,16个诊改要素,100个诊断点。根据各诊断点,调动全体教职员工,梳理存在的各类问题117个,其中:涉及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有5个(如:校园建设、校园安全、专业调整优化升级、师资结构比例等问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28个(如学校绩效发放、耗材管理、招生等问题)。针对梳理的问题,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专门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由督导科和校纪委负责督促和监督,确保问题解决,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比如:在诊断过程中发现实训耗材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按照“PDCA”质量管理控制理论,着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由校纪委牵头制订了《乐山一职中关于开展实训耗材专项检查的通知》,后勤科制订了《乐山一职中实训耗材管理办法》,根据办法,各专业部积极展开自查,校纪委成立专门检查小组,深入各专业部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了7个共同性问题,24个问题清单,并对实训耗材管理提出了6大建议,14个措施。根据检查出来的问题清单,分部门、分责任逐一落实整改,现已进入整改环节,最后环节是“回头看”,一是查问题落实情况,二是发现新问题,进入第二个“8”螺旋诊改周期,从而不断规范耗材管理,提升实训耗材的管理质量。
(3)三个借力,助推诊改走顺道。
借力专家引领。我校从诊改工作之初就积极与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接,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市组织的专家培训,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回校后要分享汇报学习内容成果,认真对杨应崧、张雯、张巍、陈玉华等专家的教学诊改课件进行解读;分派学校诊改小组部分成员到巴中市小河职中和宜宾市职业学校、宜宾柳嘉职业学校进行诊改学习交流;邀请宜宾职业学校校长到校做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实操培训专题讲座,邀请哈尔滨护士学校校长到校专题讲座,这次我们请都请不到的各位省上专家来校调研指导,更是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
借力内外培训。为了更明白、更好、更深入的开展诊改工作,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积极借助外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推进诊改工作。从开展诊改工作以来,组织全体教师校内培训了6次(含专家引领培训),组织干部、教师外出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培训18次,涉及96人次。目前,我校正派18名管理干部分批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诊改培训,现已到了第5批次的培训。2年来,学校用于各类诊改培训的经费达12万元左右。
借力外部压力。近2年来,我校接受了上级各类巡视督查审计,这既是对学校的关心爱护与指导,也是学校重大的发展机遇,学校对于反馈的9大问题,运用“PDCA诊改”理论,召开专题研究会不断深入分析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并在深入整改的同时,将整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措施固化下来,形成有效制度、强化执行、加强监控、及时反馈、进一步改进,在“8字螺旋”上升中不断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使整改、诊改效果常态化长效化。
(4)两个融入,体现诊改精髓。
融入常规工作。学校深刻认识到诊改工作是学校自身发展、提升内涵的自我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适应社会的时代需要,是长期性、常规性工作的需要,它并不是独立于其他工作过之外的单项阶段性工作,而是融入在平时常规常态化工作之中的,长期到自觉、自发、自主的思想指导性、方法性、手段性工作,因此,我们积极把它融入到平时各项常规工作中。例如:学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工作中,依据目标链方法,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十三五教育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各相关部门各专业部依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子规划、制定学校工作规范流程标准、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完善课程建设标准、确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标准、落实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标准,对标诊改方案中学校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5个横向主体方面,逐步形成质量内控体系的目标链、标准链。当前,学校正聘请行业、企业、高校专家,着力推进7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链和标准链构建的论证,现已完成了旅游、汽修、电子和计算机4大类专业的论证会。
融入信息平台。专家曾讲到“现在及未来是数据时代,谁不重视数据谁就要落后”,诊改工作中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不断加强信息化校园硬件、软件建设。2018年,投入21万元对学校校园网站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换代,投入了140多万元对全校52个实训室安装多媒体一体机,已完成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等的硬件建设;针对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使用,进行了近200余人次的培训,顺利完成2018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上报,正在进行学校实训耗材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录入建设。同时,借助各级各类信息化数字平台,开展诊改工作,例如:安全保卫科投入100余万元,新建学校监控中心平台,监控探头316个,达到校园无盲区全覆盖;总务科借助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平台系统数据上报,完成学校资产情况梳理等。
(5)五个渗透,强推诊改下深水。
一是诊改与学校发展深度渗透,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诊改运行理念、思维、方法结合我校诊改运行方案,学校拟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针对我校当前校园面积和实训条件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结合诊改思路不断调整推进方法,将2017年确定为基础能力建设年,完成了新校园的选址工作、旧校区新实训楼的建设工作;2018年新实训楼已顺利投入使用,设计单位完成了设计及地质勘察工作,新校园设计方案已通过了市常委会的审定,完成了新校园建设专项债券立项招标公示,预计2019年初专项债券资金到位,市中区政府已完成征地拆迁前期准备,待资金到位后,即可实施拆迁建设工作。学校将继续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加速推进各项后续工作,全力确保2019年开工建设,2021年实现我校整体搬迁。
二是诊改与专业建设深度渗透,优化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我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诊改方法,于2017年7月,组织各专业部开展了企业调研,对现有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和升级,新增子专业4个,正在申报2个,停办1个大专业化工专业,开设了对口高考班19个;依托企业、行业,筹建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已成立了旅游、汽修、计算机、电子4个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在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旅游专业与七尚酒店管理集团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正式营业,顺利实施了8批学生校企共培企业实践,依托中航国铁教育集团开办的空乘服务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机务维修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与乐山川天燃气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合作,学前教育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幼儿园,不断探索和改进“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三是诊改与课程建设深度渗透,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学徒培养机制,修订和完善了《乐山一职中项目教学课程改革方案》。依据方案,各专业正全力推进以“工种为项目”的教学改革,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完善课程规范管理、考核评价等相应制度,颁布了《乐山一职中教学规范》、《乐山一职中巡课、听课制度》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制定了《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材管理办法》,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借助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引进行业职业教育课程;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部新颁专业教学标准和主干课程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要求教师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坚持“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学习。
四是诊改与师资建设深度渗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学校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关键诊断点,通过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科研、增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等,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乐山一职中教师五项工程建设方案》,按照方案聚焦课堂与实践教学,采取课堂教学赛课、教学方案设计评比、教学优秀团队的评比、四个十佳评选、老教师一带一活动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水平。通过2年的建设,硕果累累:我校有11名教师被为市级骨干教师,4人被市人社局评为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眉、乐、资、雅”四市联盟教学技能比赛56名人次获奖。其中,今年派出参加“眉、乐、资、雅”四市联盟机械、汽修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前3名都是我校教师;杜颂老师参加全国自创声乐大赛获金奖;葛绍清老师参加全国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王敏老师参加全国中职教师“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获二等奖;张建容被评为“乐山市好教师”;车国洪被评为“首届乐山工匠”。另外,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8篇;《中职生校外实习安全现状调查与保障对策研究》、《教育精准扶贫中“9+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陶冶》分获乐山市人民政府一、二等奖。
五是诊改与立德树人深度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围绕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技能”两条主线,构筑“爱心、成才、专业”三大保障,发力“导师制、双元制、学长制、学赛制”四大机制,教学上确立了“从做开始、先会后懂、重在于会、力求于精”的教学思路,德育上实行“德能相济、文化化人”的育人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做”中明理、练技,把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邀请名家专家进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演出,利用开学典礼、升国旗仪式、入团仪式、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校文化艺术节等加强学生文化教育,开发完善了《五心音乐》校本教材和网络课程,为传统文化中的“五心”(孝敬心、自信心、感恩心、谦恭心、责任心)教育,插上了歌声的翅膀。2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312人次,其中,市大赛第一名23个,一等奖68个,19航空李思思同学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
(6)四个保障,确保诊改有成效。
组织保障。为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以一把手杨兵校长挂帅的学校诊改工作领导组、学校质量保证委员会、诊改工作质量监控组(包含质量标准研制组、质量组织生成组、质量评价监控组、要素条件支持组)、专业部专业质量保证工作组、数据采集工作组等机构,并制定明确了相应工作职责,同时要求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供人员保障,确保全员参与使学校诊改工作有序顺利推进。
制度保障。学校整理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各类文件,并汇总成册,与经过认真学习调研制定的《乐山一职中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一起下发到了全体教职工手中,其中明确了我校诊改内容、进程、分工责任,并强化执行,依据《乐山一职中奖惩办法》予以考核,对实施诊改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下一步将制定更为具体的诊改专项考核奖惩制度,从而保障诊改工作有效推进。
机制保障。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诊改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学校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布教学工作诊改相关政策文件、自我诊改报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以及复核结论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学校组织机构制定考核性诊断工作制度,对实施的各项工作结果、过程、达标情况进行考核诊断,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挂钩,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原定目标,为教学诊改工作运行形成机制保障。
经费保障。在诊改工作3年周期内,学校根据诊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预算,列支60万元的资金预算用于教学工作诊断的调研、整改及项目落实,其中,6万元用于奖励诊断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校保证将足额投入经费,合理使用,及时公布使用进度,为教学诊改工作运行形成有效经费保障,确保诊断工作出成效出成果。
三、成果与创新
1、诊改指引,成果显著。2年来,以诊改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学校荣誉和成果显著:学校荣获了全国国防建设特色学校、四川省第一届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科云杯”全国职业院校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中职组)全国网络赛二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车身涂装涂漆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团体单项(礼仪操)二等奖、四川省中职技能大赛汽修和机械专业分别斩获二等奖、乐山市教育局2016年和2017年度教育质量考评一等奖、乐山市总工会2017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乐山市第九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奖励。
同时,学校内部运行管理质量得到了两大提升:一是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得到了有效提升。制订了学校《章程》,依据《章程》,编印了《乐山一职中制度汇编》,健全了学校工作规范和流程,完善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后勤财务、校园安全、人事管理、资产耗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信息化、智慧校园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学校先后投入了15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现己建成了覆盖全校的信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功能齐备的基础应用管理平台,全校各类信息终端1500余个,电信接入带宽100M,建设有高规格的数据中心,配备了核心交换机、专业服务器、流控、网管等设备,全体教职工均配备了办公电脑,所有教学班和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一体机设备,成立了专门的学校信息技术支持部门,确定了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能及时采集、更新、分析各类数据,以诊断和改进学校的各项管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决策、教育教学、品牌推广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和服务网络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2、诊改运用,特色显现。学校以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切入,以“PDCA”质量管理控制为理论,以“8”字循环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措施,我校办学特色逐步显现:
科学理性管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优质的“1234”育人模式。“1234”育人模式,即为: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构筑三大保障,发力四大机制。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开发了“ZGY”高质量课程应用体系,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拓展了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和跨岗位能力,为学生“厚实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围绕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两条主线,以用优秀的文化、有意义的事、文明的语言“三个引导”为抓手,以强调贯彻让学生人人时时有事做、在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做三合一”为切入点,培养“德高技强”的高素质人才。构筑第一重师生、生生爱心保障,点燃了学生对幸福未来的渴望;构筑第二重坚持学好一个专业、培养一种特长、掌握三门以上技能要求的成才保障,奠定了学生幸福未来的基石;构筑第三重教学实践中,面向市场,引入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以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依托,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专业保障,夯实了学生幸福未来的坦途。从实施指定导师制,引领育人;实施校企双元制,协同育人;实施学长小先生制,帮扶育人;实施学习竞赛制,活动育人,四大机制发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模式在全国城市职教论坛会上公开评奖获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名。
四、存在的问题
1.对诊改工作的学习宣传还不够,三全质量提升文化建设力度还不够,以致有些教师、学生对诊改概念理解、参与度、运用融入常规工作不够;目标链、标准链的链条建设还不够齐全,特别是学生层面的相关链有断裂缺失。
2.学校受到校园场地制约的发展瓶颈,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办公条件等多个办学基本指标,不能满足中职学校设置标准要求,也造成了不能像兄弟学校一样设立诊改专门办公室,让更加直观的诊改图片资料等陈列、上墙,营造更好的诊改氛围。
3.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升目标链、标准链还不清晰。“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4.信息化数据平台使用的广度、深度还不够,未能充分重视发挥信息数据为学校各项决策、管理等提供的检测、分析、预警、反馈等作用功能。
五、下一步打算
1. 运用诊改方法来诊改学校诊改工作,不断加强完善薄弱环节。加强学习宣传力度,继续采取“请进来,做出去”的方式,邀请诊改专家来学校培训指导,走出去学习培训交流,开展大培训、小培训、部门培训等多种校内培训学习;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诊改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参与度;加强系统性目标链、标准链的建设,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贯穿、互为因果、齐全完备的目标链、标准链;制定诊改专项考核奖励制度,为诊改工作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支持。
2.积极推进新校园建设。积极谋划,主动出击,以诊改思维不断调整方式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支持,改善办学基本硬件条件,争取早日完成新校园建设使用。
3.建立层次分明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链、标准链,依据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标准,建立部门、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标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标准;加快高层次教师引进,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巧匠为学校兼职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支持力度,加强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队伍、名师工作室建设;完善健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4.提高信息化数据重视程度,加强信息化宣传建设,建立信息化思维,充分认识落实信息数据在学校决策、管理等各方面的巨大作用,抢占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的先机。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是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强有力抓手,是新时代职业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以此次专家调研指导为契机,加强诊改学习,增强诊改信心,坚定诊改方向,珍惜诊改机遇,充分认识到诊改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积极树立“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诊改自觉性,以问题为导向,将诊改融入平时常规工作中,形成事事诊改、人人诊改、时时诊改的诊改思维,扎实做好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2018年12月10日
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3 地址:乐山市中心城区米市巷46号 邮政编码:614000 联系电话:0833-2193627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043号今日访问 IP 今日访问 总访问 蜀ICP备13027590号